一般管壳式换热器常规一般性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比较常见的,那么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常规问题都有哪些意见解决办法呢?今天小编就给予整理一些资料如下。
1、对于管、壳程设计压力均为内压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受压元件在什么情况下可按压差设计?还应考虑什么问题?
对于同时受管、壳程内压作用的元件,仅在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时,才可以按压差设计.压差的取值还应考虑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差值,同时设计者应提出压力试验的步进程序.
2、 试述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壳程设计温度与管壁、壳壁温度的差异及作用.
管、壳程设计温度分别为管程管箱和壳程壳体的设计温度,是对应于管、壳程设计压力分别设定的管、壳程受压元件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横截面的温度平均值)的最高值或最低值.用于确定元件材料的许用应力.
管壁、壳壁温度分别为沿长度平均的换热管、壳程圆筒金属温度,分别是传热过程中形成的换热管、壳程圆筒金属温度沿长度方向的平均值.用于计算壳程圆筒与换热管的热膨胀差在管板、换热管和壳程圆筒中引起的应力.
这两组温度不仅定义、性质和作用不同,而且数值上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不可混用.
3、管壳式换热器中同时受管、壳程温度作用的元件的设计温度如何确定?
管壳式换热器中同时受管、壳程温度作用的元件的设计温度可按金属温度确定,也可取较高侧的设计温度.
4、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元件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是什么?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元件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
a)管板、浮头法兰、球冠形封头和钩圈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
b)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和圆筒的内表面应考虑腐蚀裕量;
c)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可把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
d)压力容器法兰和管法兰的内直径面上应考虑腐蚀裕量;
e)换热管不考虑腐蚀裕量;
f)拉杆、定距管、折流板和支持板等非受压元件,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
5、管壳式换热器的接管(或接口)设计与一般容器相比有什么特殊要求?
a)接管宜与壳体内表面平齐; b)接管应尽量沿换热器的径向或轴向设置; c)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300℃时,应采用对焊法兰; d)必要时应设置温度计接口、压力计接口及液面计接口; e)对于不能利用接管(或接口)进行放气和排液的换热器,应在管程和壳程的最高点设置放气口,最低点设置排液口,其最小公称直径为20mm; f)立式换热器可设置溢流口.
6、 管壳式换热器整体管板的有效厚度如何确定?
1).整体管板的有效厚度等于管程分程隔板槽底部的管板厚度减去下列二者厚度之和: a)管程腐蚀裕量超出管程隔板槽深度的部分; b)壳程腐蚀裕量与管板在壳程侧的结构开槽深度二者中的较大值. 2).管板与换热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管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结构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且不小于12mm. 3).复合管板复层最小厚度及相应要求: a)管板与换热管焊接连接的复合管板,其复层的厚度应不小于3mm.对有耐腐蚀要求的复层,还应保证距复层表面深度不小于2mm的复层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符合复层材料标准的要求; b)采用账接连接的复合管板,其复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10mm,并应保证距复层表面深度不小于8mm的复层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符合复层材料标准的要求.
7、对多管程管壳式换热器,分程设计时应考虑什么?
管壳式换热器分程设计时应考虑: a)应尽可能使各管程的换热管数大致相等. b)分层隔板槽形状简单,密封面长度较短.
8、 管壳式换热器管箱的最小内侧深度如何确定?
管壳式换热器管箱的最小内侧深度按下列要求确定: a)轴向开口的单管程管箱,开口中心处的最小深度应不小于接管内直径的1/3; b)多程管箱的内侧深度应保证两程之间的最小流通面积不小于每程换热管流通面积的1.3倍;当操作允许时,也可等于每程换热管的流通面积.
9、管壳式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型式主要有哪几种?
管壳式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主要有焊接、胀接、胀焊并用等型式.
10、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之间采用强度胀接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如何?
1).适用范围: a)设计压力小于等于4MPa; b)设计温度小于等于300℃; c)操作中无剧烈的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明显的应力腐蚀. 2).一般要求: a)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 b)有应力腐蚀时,不应采用管端局部退火的方式来降低换热管的硬度.
11、 管壳式换热器在什么情况下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应胀焊并用?
在下列情况下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应胀焊并用: 1).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2).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 3).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12、在什么情况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壳程圆筒需设置膨胀节?
在固定式管板的计算中按有温差的各种工况计算出壳体轴向应力 、换热管的轴向应力 、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拉脱力q中,有一个不能满足强度(或稳定)条件时,就需要设置膨胀节.在固定式管板强度校核计算中,当管板厚度确定之后,不设膨胀节时,有时管板强度不够,设膨胀节后,管板厚度可能就满足要求.此时,也可设置膨胀节以减薄管板,但要从材料消耗、制造难易、安全及经济效果等综合评估而定.
13、管壳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有几种形式如下
管壳式换热器常用的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有弓形折流板、圆盘折流板、圆环形折流板.其中弓形折流板有单弓形、双弓形和三弓形三种.
14、管壳式换热器折流板的布置必须遵循原则包括几方面如下
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布置原则为: 1).折流板布置必须符合工艺优化设计条件要求.特别是对折流板的形式、折流板的间距、靠近壳程物料进出口的折流板位置等必须尽可能满足工艺设计条件. 2).在工艺设计条件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折流板一般应按等间距布置,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 3).卧式换热器的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应水平上下布置,若气体中含有少量液体时,则应在缺口朝上的折流板的最低处开通液口;若液体中含有少量气体时,则应在缺口朝下的折流板的最高处开通气口. 4).卧式换热器、冷凝器和重沸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物料时,折流板缺口应垂直左右布置,并在折流板最低处开通液口.